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7)35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8)7號)、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教育系統學校安全風險辨識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豫教安全(2019)85號)等政策要求,啟動校園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工作,在學校建設適用于中小學(幼兒園)和大中專院校校園安全雙重預防體系,在“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之前”。
二、建設目標
建立先進適用的風險辨識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覆蓋教育局及轄區全部學校雙重體系建設應用需求及校園安全管理防控需求,確保學校風險有效控制、隱患及時消除,最大限度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發生;實現校園風險辨識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法治化、常態化、標準化、清單化和信息化;實現校園本質安全提升,教育教學安全環境普遍改善,從根本上取得事故防范工作的主動權。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前面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融合學校監控及各技防系統,實現安全數據動態實時匯聚、安全應用聯防聯控,同時自動生成有痕的安全工作檔案、實時可查的以雙重管控為核心的安全大數據;構建了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的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產品,讓校園安全管理責任各級明確、管理過程清晰可見、管理績效長效提升。
總結起來就是“一套體系、兩個機制、三防融合、四項能力”,簡稱校園安全雙重工作的“1234”目標,即:建設一套覆蓋教育局和學校工作需要、涵蓋信息化支撐系統及專家服務系統、運維保障系統的綜合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全面實現風險辨識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雙重預防機制;實現與本地區各學校安全工作的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提供豐富的校園安全防控應用功能;打造提升事前常態化預防、事發實時預警、事中高效處置、事后科學評估的四項關鍵能力。
三、建設內容
雙重預防體系包括安全風險辨識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兩個核心,是構筑校園安全的兩道防線,第一道是管風險,以安全風險辨識和管控為基礎,從源頭上系統辨識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努力把各類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杜絕和減少事故隱患。第二道是治隱患,以隱患排查和治理為手段,認真排查風險管控過程中出現的缺失、漏洞和風險控制失效環節,堅決把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
通過雙重預防體系的實施可實現校園安全生產責任的逐級落實,安全數據實際監控,可以有效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促進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科學、有序、穩定發展。
1、風險辨識與管控
綜合使用《安全風險分析法》、《風險矩陣法》、《教學條件危害分析法》等風險分析方法,對校園安全生產活動中的危險源進行分析、辨識。依據《教育系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建設指南》中的標準,將校園安全生產風險等級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四級,并以紅、橙、黃、藍四種顏色來進行區分。通過分級管控、安全風險分級四色圖、安全風險告知卡、風險排查清單等多種方式,達到“全方位、無死角、全過程”的風險管控,把事故預防的關口前移向縱深防御推進。
2、隱患排查與治理
根據編制的《隱患排查清單》將校園劃分成不同的安全網格,并在巡檢點布設NFC智能巡檢標簽,依托雙重預防安全平臺,可以實現隱患排查任務的智能分配、提醒。安全巡檢人員在隱患排查過程中,可以方便的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掃碼上報排查結果。其它人員也可通過手機掃碼來查看該風險點的詳細內容、管控措施、注意事項、巡檢記錄等信息,從面實現安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